衣服
冠称元服,衣曰身章。曰弁曰冔曰冕,皆冠之号;曰履曰舄曰屣,悉鞋之名。上公命服有九锡,士人初冠有三加。簪缨缙绅,仕宦之称;章甫缝掖,儒者之服。布衣即白丁之谓,青衿乃生员之称。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绿衣黄里,讥贵贱之失伦。上服曰衣,下服曰裳;衣前曰襟,衣后曰裾。敝衣曰褴褛,美服曰华裾。襁褓乃小儿之衣,弁髦亦小儿之饰。左衽是夷狄之服,短后是武夫之衣。
【注解】元服:古人行冠礼叫加元服,故称帽子为元服。身章:《左传·闵公二年》:“衣,身之章也。”本是表明贵贱身份的服饰。后泛指服饰的纹饰。如陆游《磨衲道衣》“久脱朝衣学道装,溪云野鹤作身章。”弁冔冕:弁有缁布冠。也有赤黑色的布做的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冔是殷商时帽子的名称。《仪礼·士冠礼》:“周弁,殷冔,夏收。”蔡邕《独断》卷下:“冕冠周曰爵弁,殷曰冔,夏曰收。皆以三十升漆布为縠,广八寸,长尺二寸。加冕缯其上。”冕本指帝王、诸侯、卿大夫戴的礼帽。后专指皇冠。履舄屣:履从郑人买履的故事知道是鞋。舄:晋崔豹《古今注》:“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也。”屣:《广雅》“屣,履也。”上公:三公之上为上公。命服:官员按其官衔等级所穿的礼服。九锡:帝王赐给权臣的九样礼物。颜师古《汉书注》:“车马、衣服、乐悬、朱户、纳陛、武贲,鈇钺、弓矢、秬鬯。”士人初冠有三加:士人即读书人。男子二十而冠始学礼。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再加爵弁,称为三加。章甫缝掖:《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缝掖之衣,冠章甫之冠。”白丁:白是白色,丁指男子。古代平民男子只能穿没有染色的白色麻棉作的衣服,故称平民或没功名的人为白丁。青衿:《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葛屦履霜:《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葛屦是葛草与麻编成的鞋,可以理解为草鞋。绿衣黄里:《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古人以黄色为正色。把绿衣服穿在外面,黄衣服穿在里面,是贵贱失伦。弁髦:弁指缁布冠,髦是孩童垂在眉际的头发。因行冠礼后,缁布冠不再使用,髦也要剃去束发为髻。所以对小孩子来弁髦就是一种装饰。
【译文】冠也称元服,衣也叫身章。叫弁叫冔叫冕,都是帽子的称号。叫履叫舄叫屣,都是鞋子的名称。上公有命服还有九锡,士人成人礼要进行三加冠。簪缨、缙绅都是仕宦的称谓,章甫、缝掖都是儒者的服饰。布衣就是白丁的代称,青衿就是生员的代称。葛屦履霜是讥笑人吝啬过甚,绿衣黄里是讥笑人尊卑失伦。上身穿的服饰称衣,下身穿的服饰称裳。衣服前面的部分叫襟,后面的部分叫裾。破烂的衣服称褴褛,漂亮的衣服称华裾。襁褓就是小儿的衣服,弁髦也是小儿的装饰。前襟向左是少数民族的服装,后裾较短是武夫的服装。
尊卑失序,如冠履倒置;富贵不归,如锦衣夜行。狐裘三十年,俭称晏子;锦幛四十里,富羡石崇。孟尝君珠履三千客,牛僧孺金钗十二行。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绮罗之辈,非养蚕之人。贵者重裀叠褥,贫者短褐不完。卜子夏甚贫,鹑衣百结;公孙弘甚俭,布被十年。南州冠冕,德操称庞统之迈众;三河领袖,崔浩羡裴骏之超群。虞舜制衣裳,所以命有德;昭侯藏敝裤,所以待有功。
【注解】冠履倒置:《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史记·辕固生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锦衣夜行:《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狐裘三十年:《孔子家语》:“孔子曰:'晏平仲祀其先祖,而豚肩不揜豆,一狐裘三十年,贤大夫也。’”晏平仲即晏婴,字平仲。后人尊称晏子。锦幛四十里:《晋书·石崇传》:“(崇)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以饴澳釜,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孟尝君珠履三千客:此句应为“春申君珠履三千客。”《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牛僧孺金钗十二行:白居易《酬思黯戏赠》“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自注:“思黯自夸前后服钟乳三千两,甚得力,而歌舞之妓颇多。”牛僧孺字思黯。(钟乳:古钟面隆起的饰物,在钟带间,其状似乳,故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绮罗之辈非养蚕之人:宋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短褐不完:粗布的短衣服都不完整。《韩非子·五蠹》“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鹑衣百结:《荀子·大略》:“子夏贫,衣若悬鹑。”意思是卜子夏贫穷,衣服就像鹑鸟尾巴的羽毛一样悬挂。(鹌鹑尾巴秃,遮盖的羽毛就像悬着。)布被十年:《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南州冠冕:《三国志·蜀书·庞统传》:“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为南州士之冠冕。”冠冕本指帽子,这里指首领。南州冠冕即南方最杰出的人才。司马徽字德操。三河领袖:《魏书·裴骏传》:“骏陈叙事宜,帝大悦,谓崔浩曰:'裴骏有当世才,其忠义可嘉。’补中书博士。浩亦深器骏,目为三河领袖。”虞舜制衣裳,所以命有德:《谯子法训》:“唐虞之衣裳文法,禹稷之沟洫耕稼,人至今被之。”皇甫谧《高士传·善卷》:“善卷者,古之贤人也。……舜又以天下让卷,卷曰:'昔唐氏之有天下,不教而民从之……今子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尚书·皐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孔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尊卑彩章各异,所以命有德。”《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成五色。”杜预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集此五章,以奉成五色之用。”昭侯藏敝裤:《韩非子·内储说上》:“昭侯有敝库,命藏之。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吾闻明主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笑有为笑。今裤岂特颦笑哉!吾必待有功者。’”
【译文】尊卑失序就如帽子和鞋子倒置,富贵不回家乡就如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夜间行走。晏子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这是晏子俭朴的体现;石崇作锦幛四十里,这是石崇斗富的表现。孟尝君(春申君)的三千门客穿着妆饰宝珠的鞋子会见赵国使者,牛僧孺的十二行舞妓都戴着金钗在表演。价值千金的狐裘不是一只狐狸的腋下皮做成的,穿绫罗绸缎的人一定不是养蚕的人。富贵的人垫子褥子重重叠叠,贫穷的人就连粗布短衣都不完整。卜子夏非常贫穷,穿的衣服就如鹑衣百结,公孙弘非常俭朴,一床布被盖了十年。南州冠冕是司马德操称赞庞统是超众的英才。三河领袖是崔浩赞赏裴骏超群的才能。虞舜制作华丽的衣裳,是用来奖赏有德行的人;昭侯收藏破裤子,是等待奖赏有功绩的人。
唐文宗袖经三浣,晋文公衣不重裘。衣履不敝,不肯更为,世称尧舜;衣不经新,何由得故,妇劝桓冲。王氏之眉贴花钿,被韦固之剑所刺;贵妃之乳服诃子,为禄山之爪所伤。姜氏翕和,兄弟每宵同大被;王章未遇,夫妻寒夜卧牛衣。缓带轻裘,羊叔子乃斯文之将;葛巾野服,陶渊明真陆地神仙。服之不衷,身之灾也;缊袍不耻,志独超欤。
【注解】袖经三浣:袖子洗了三次。《新唐书·柳公权传》:“常与六学士对便殿,帝称汉文帝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澣矣!’学士皆贺,独公权无言。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袂指衣袖。澣是浣的异体字。)衣不重裘:《尹文子·大道上》:“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国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衣履不敝:《六韬·文韬》:“文王问太公曰:'古之贤君可得闻乎?’太公曰:'昔帝尧,上世之所谓贤君也。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弗服,锦绣文绮弗衣,奇怪异物弗视,玩好之器弗宝,淫佚之乐弗听,宫垣室屋弗崇,茅茨之盖不翦,衣履不敝尽不更为,滋味重累不食……’”衣不经新:《世说新语·贤媛》:“桓车骑(桓冲,桓温弟)不好箸新衣。浴后,妇故送新衣与,车骑大怒,催使持去,妇更持还,传语曰:'衣不经新,何由得故。’桓公大笑着之。”眉贴花钿:此典与前文“韦固与月老论婚,始知赤绳系足”同出《续玄怪录·订婚店》。眉贴花钿就是赤绳系足的注脚。大意是韦固问月老自己婚事,月老说,你的妇人才三岁,十七岁才能进你家门。韦固问明情况,知道这个小女孩跟着一只眼瞎的老妇人卖菜,就到菜市场去看,看到女孩很丑陋,大骂月老妖妄,并派家奴持刀杀掉小女孩。混乱中家奴只刺中女孩眉间。十四年后,韦固因父庇荫而参相州事,娶刺史王泰女为妻。王氏眉间一直贴花钿,韦固怪而问之。王氏说自己是王泰的侄女,父母兄长早亡,有乳母陈氏抚养。三岁时在菜市场被狂贼刺伤眉间,至今刀痕犹存,贴花钿遮刀痕。乳服诃子:宋高承《事物纪原·衣裘带服·诃子》:“本自唐明皇杨贵妃作之,以为饰物。贵妃私安禄山,以后颇无礼,因狂悖,指爪伤贵妃胸乳间,遂作诃子之饰以蔽之。”诃子即抹胸。姜氏翕合:参见前文“姜家大被以同眠”。夜卧牛衣:《汉书·王章传》:“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怒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卬(昂),乃反涕泣,何鄙也!’”牛衣是给牛御寒的披盖物。此故事即成语牛衣对泣之典。缓带轻裘:《晋书·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鱼废政。”葛巾野服:《陶渊明传》:“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服之不衷身之灾:《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郑子华之弟子臧出奔宋,好聚鹬冠(喜欢收集鹬羽为冠)。郑伯闻而恶之,使盗诱之。八月,盗杀之于陈、宋之间。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灾也。’《诗》曰:'彼己之子,不称其服。’子臧之服,不称也夫。”缊袍不耻:《论语·子罕》:“孔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狢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用乱麻为絮的袍子为缊袍。
【译文】唐文宗为表节俭,说自己衣袖洗过三次;晋文公为矫正国人的奢靡之风,自己带头不穿贵重的裘帛。衣履不敝,不肯更为,这是世人称赞尧舜的话;衣不经新,何由得故,这是桓冲妻子劝桓冲的话。王氏的眉间贴花钿,是因为小时被韦固的剑所刺;杨贵妃之乳戴诃子,是因为被安禄山指爪抓伤。姜氏兄弟和睦相处,每天晚上都盖一条大被子睡觉;王章未发达前,夫妻寒夜曾卧在牛衣上涕泣。缓带轻裘是称颂羊叔子是斯文的将领,葛巾野服是称赞陶渊明是陆地神仙。穿衣服不适合自己的身份,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灾;穿缊袍不觉得羞耻,这是志向独立的仲由超越众人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炒股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