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这几年是越来越火,价格水分也越来越大。
老茶客说,普洱是好茶里的好茶,能喝、能藏,还能升值。
但很多人一脚踏进这个圈子,很快就被坑得连茶水都咽不下去。
为什么?
套路太多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商家看你是“新手”。
我刚开始喝普洱的时候,也觉得自己很聪明。
想着多看看、多比较,总能挑到好茶。
结果还是在第一年,花了上千块买了几饼“古树茶”,喝起来和几十块的散茶没啥两样。
那种被忽悠的感觉,比花的钱更让人难受。
今天咱就聊聊普洱茶的常见造假套路,别再让你当冤大头。
图片
第一个套路:树龄造假
商家最爱挂在嘴边的,就是“百年古树”“三百年古树”。
听着有历史感,还带点神秘色彩。
可真相是,市面上绝大多数所谓的“百年古树”,连五十年都不到。
有的甚至是刚种十几年的台地茶,换个包装就摇身一变成了“古树茶”。
你想想,真有百年古树,产量稀少到一饼茶都抢破头。
哪有可能摆满你面前让你随便挑?
更别说那些批发市场上成堆成堆的“古树普洱”,成本连几十块都不到。
第二个套路:产地造假
普洱的价格很大程度取决于产地。
冰岛、老班章、易武,这些名字在茶圈里就像名牌包一样有溢价。
商家抓住的,就是你对名头的盲目信任。
他们会把普通产区的茶,混点冰岛、老班章的叶子,再贴个名牌标签。
甚至有的干脆直接用低价区的茶冒充高价区,反正普通人喝不出来。
我有一次在茶友聚会上盲测,三款“老班章”,结果两款都是掺的。
价格却卖到真班章的六七成。
第三个套路:年份造假
普洱有个说法,越陈越香。
这也给造假留下了大口子。
一些商家会把新茶做旧,方法很简单——
高温烘、湿仓存放、甚至喷点糖水,让茶叶颜色变深、香气变重,看起来像是“十年老茶”。
你买回去一喝,入口味道还行,可喝完喉咙干、舌头发涩,那就是工艺在作怪。
还有人干脆直接编年份。
三年茶说成七年,五年茶说成十年。
新手根本分不出来,只觉得“老茶”入口顺滑,其实是湿仓闷出来的假顺滑。
第四个套路:包装造假
别小看一个茶饼的外衣。
现在有些造假商连防伪标签都能仿得惟妙惟肖。
外行看到精美包装、知名厂家的标志,就觉得靠谱。
我认识一个茶商说,他见过最夸张的假货,连茶饼压模都和大厂一模一样。
区别只是,真茶饼一饼成本三百,假茶饼不到三十。
喝到嘴里,差距就全出来了。
第五个套路:口感诱骗
有些人会在茶里做手脚,让你第一口就觉得“真好喝”。
比如在茶叶制作过程中加入香精,或者用特殊工艺加强前几泡的香气。
这样即使是便宜茶,你也会觉得惊艳。
但这种茶喝久了,香味单调发腻,后几泡茶汤寡淡。
真正好的普洱,是从第一泡到第七八泡都有变化的。
前期高香,中期醇厚,后期甘甜。
假的就是昙花一现,骗你当场掏钱。
第六个套路:概念包装
除了硬造假,还有一种是“软忽悠”。
比如“贡茶”“私家定制”“名人同款”,这些词听着高大上,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
茶叶好不好,不是靠这些噱头决定的。
我见过一个朋友买了所谓“某省领导喝的专供普洱”,花了两千多。
结果泡出来香气发闷,茶汤浑浊,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拿出来待客。
后来去找卖家,人直接换了电话。
怎么防?
第一,别迷信名头。
就算是冰岛、老班章,真货也有好坏之分,不是挂个牌子就值天价。
第二,多喝多比较。
找几个靠谱的茶友,盲测最能拉开你对真假好坏的认知。
第三,买熟不买生,买近不买远。
熟茶工艺更容易控,近几年出的茶存放清楚,风险小很多。
我自己现在买茶,宁愿找熟悉的茶农或靠谱的商家,哪怕价格贵点。
至少心里踏实,不怕喝到掺假的东西。
喝普洱,本来是一件惬意的事。
但市场太乱,新手又急着入门,就容易被套路。
别急,先学会辨别,再谈收藏投资。
记住,真茶不怕你细品,假茶就怕你喝第二遍。
如果你真想玩普洱,先别想着升值赚钱,把茶喝明白才是第一步。
喝得懂了,套路自然就骗不了你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炒股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