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
大学首重夫明新,小子莫先于应对。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阁下、足下,并称人之辞;不佞、鲰生,皆自谦之语。恕罪曰原宥,惶恐曰主臣。大春元、大殿选、大会状,举人之称之不一;大秋元、大经元、大三元,士人之誉多殊。大掾史,推美吏员;大柱石,尊称乡宦。
【注解】大学:这里大学可以理解为成童(十五岁)上大学,也可以理解为“四书”所称的《大学》,因其开篇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的句子。古人八岁外出学习,十五岁前主要学习日常应对礼仪。《汉书·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其容固宜有度:《诗经·小雅·都人士》“其容不改,出言有章。”智欲圆而行欲方:《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不佞:即不才。诹生:即小生。原宥:原谅。主臣:《史记·陈丞相世家》:“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裴骃集解:“张晏曰:'若今人谢曰惶恐。’”举人之称:举人一词得名于汉代的察举制度,就是被举荐之人的意思。明清时则称秋季乡试(秋闱)考中的人为举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第二年春天参加有礼部主持的会试(春闱),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元由皇帝主持考试称为殿试,殿试考中者赐进士,第一名称状元。由此可知,举人之所以被称为大春元、大会状、大殿选,其实是一种预祝,就是祝愿春闱获得会元、殿选及状元。大秋元:秋季乡试第一名。大经元:科举考试内容都来自“四书五经”,故考中第一者称大经元。大三元:指解元、会元、状元三元连中。掾史:官名。掾与史的合称。汉衙署分曹办事,曹有掾与史,掾为长而史次之。柱石:顶梁的柱子和承柱子的基石。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译文】大学首要是明新,小学首要是应对。让他们的容貌举止一定要有规矩,说话写文章一定要有章法。智慧要广博圆润,行为要端庄得体;志向要高远,做事要谨慎。阁下、足下都是对别人的称谓,不佞、诹生都是自谦的说法。宽恕别人的罪责也说原宥,对皇帝进言谦称感到恐惧害怕也称主臣。大春元、大殿选、大会状,都是对举人的恭贺称谓;大秋元、大经元、大三元,都是对士人赞誉称谓。大掾史是对吏员的美称,大柱石是对乡宦的尊称。
贺入学曰云程发轫,贺新冠曰元服加荣。贺人荣归,谓之锦旋;作商得财,谓之稇载。谦送礼曰献芹,不受馈曰反璧。谢人厚礼曰厚贶,自谦礼薄曰菲仪。送行之礼,谓之赆仪;拜见之赀,名曰贽敬。贺寿仪曰祝敬,吊死礼曰奠仪。请人远归曰洗尘,携酒送行曰祖饯。犒仆夫,谓之旌使;演戏文,谓之俳优。
【注解】云程发轫:远大前程开始起步。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元服加荣:行成人礼加元服是一种隆重仪式,所以说元服加荣。明王鏊《延哲冠》:“生男喜见发毵㲚,元服虽荣未敢誇。道自鲁人期一变,冠依周制重三加。鸣珂远近宾皆至,绵蕝东西位不斜。愿得成人从此始,礼行免使外庭哗。”锦旋:即衣锦还乡或衣锦荣归。稇载:捆载而归,用绳索把财物捆束载置车上回来。意同满载而归。献芹:此典与前文“馈物致敬,曰敢笑献曝之忱”同出《列子·杨朱》。“杨朱曰:里之富室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蛰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后人借用此故事说明,自己认为的好东西,对别人可能就是“蛰口惨腹”的东西。故用献芹谦称礼物是否合对方胃口。反璧:本指退还璧。后也借指不受馈赠。厚贶:丰厚的赠送。菲仪:菲薄的礼物。赆仪:送给远行者的礼物。贽敬:为表敬意而送的礼。祝敬:意同“华封三祝”。参见前文“唐放勋德配昊天,遂动华封之三祝”。奠仪:送给死者家属的钱物及灵前供品。洗尘:即接风。祖饯:即饯行。旌使:表彰奖励使者。俳优: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
【译文】祝贺别人进学就说云程发轫,祝贺行成人礼就说元服加荣。祝贺人荣归故里称谓锦旋,经商获得丰厚财物称谓稇载。自谦送礼叫献芹,不接受馈赠叫反璧。感谢别人的厚礼说厚贶,自谦礼物菲薄叫菲仪。给人送行的礼物叫赆仪,拜见表敬意的钱财叫贽敬。给人祝寿的礼物叫祝敬,慰问死者家属的礼物叫奠仪。请远方回来的人吃饭叫洗尘,带着酒给人送行叫祖饯。犒劳仆从役夫可称旌使,表演戏剧讲书的人叫俳优。
谢人寄书,曰辱承华翰;谢人致问,曰多蒙寄声。望人寄信,曰早赐玉音;谢人许物,曰已蒙金诺。具名帖,曰投刺;发书函,曰开缄。思慕久曰极切瞻韩,想望殷曰久怀慕蔺。相识未真,曰半面之识;不期而会,曰邂逅之缘。登龙门,得参名士;瞻山斗,仰望高贤。一日三秋,言思慕之甚切;渴尘万斛,言思望之久殷。
【注解】华翰:对人来信的美称。寄声:托人传话。玉音:对别人言辞的敬称。金诺:珍贵如金的诺言。《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言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投刺:投递名帖。刺即现在的名片,据考证名片在西汉时称“谒”,东汉时称“刺”、“明纸”,六朝时称“名”,唐朝称“名状”,宋朝称“手刺”、“门刺”,明清称“名帖”。开缄:开启书信。瞻韩:李白《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韩荆州即韩朝宗,曾为荆州长史。善于荐拔后进。后用“瞻韩”表达思慕久欲相识。慕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亲名之曰犬子……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半面之识:《后汉书·应奉传》:“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本意是过目不忘,记忆力惊人。后比喻相识时间短,交情浅薄。登龙门:《后汉书·党锢列传》:“李膺字元礼……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阤【tuo,同陀,险阻。】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瞻山斗:山斗是泰山、北斗的合称,也称泰斗。《新唐书·韩愈传》:“自愈没,其言不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一日三秋:一天不见面就如过了三年。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渴尘万斛:渴尘即渴心生尘。斛是容量单位。心中的期盼之情就像无数尘埃越积越厚。唐卢仝《访含曦上人》“三入寺,曦未来。辘轳无人井百尺,渴心归去生尘埃”
【译文】感谢别人寄信,雅称辱承华翰;感谢别人转托问候,雅称多蒙寄声。希望别人寄信叫早赐玉音,感谢别人答应事情叫已蒙金诺。投送名片也称投刺,开启书函叫开缄。思慕久也说极切瞻韩,想望殷也说久怀慕蔺。相识未真称作半面之识,不期而遇称作邂逅之缘。登龙门就是参见名士之意,瞻山斗就是仰望高贤之意。一日三秋,形容思慕的心情非常恳切;渴尘万斛,形容盼望的心情殷切长久。
暌违教命,乃云鄙吝复萌;来往无凭,则曰萍踪靡定。虞舜慕唐尧,见尧于羹,见尧于墙;门人学孔圣,孔步亦步,孔趋亦趋。曾经会晤,曰向获承颜接辞;谢人指教,曰深蒙耳提面命。求人涵容,曰望包荒;求人吹嘘,曰望汲引。求人荐引,曰幸为先容;求人改文,曰望赐郢斫。借重鼎言,是托人言事;望移玉趾,是浼人亲行。
【注解】暌违:隔断久违。鄙吝复萌:庸俗的念头又开始产生。《后汉书·黄宪传》:“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于心。”萍踪靡定:像浮萍、波浪一样漂泊不定。虞舜慕唐尧:《后汉书·李固传》:“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睹尧于羹。”门人学孔圣:《庄子·田子方》:“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承颜接辞:见面并与之交谈。耳提面命:《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意思是当面给你吩咐,提着耳朵还要叮咛。包荒:也作包巟,肚量广大或包容宽大。汲引:本义指从下往上打水。引申为推荐,提携。先容:本义是事先加以修饰。引申为事先为人介绍、推荐。郢斫:即郢匠挥斤。《庄子·徐无鬼》:“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鼎言:有分量的话,意同一言九鼎。玉趾:对脚步的敬称。
【译文】长久听不到你的教诲,就说鄙吝复萌;来往没有凭据,就说萍踪靡定。虞舜思慕唐尧,吃饭看到尧在羹里,坐下看到尧在墙上;门人学习孔子,孔子缓步他也缓步,孔子快走他也快走。曾经会面交流,就说向获承颜接辞;感谢别人指教,就说深蒙耳提面命。请求别人涵容,就说希望包荒;请求别人提携,就说希望汲引。请求别人推荐引进,就说幸为先容;请求别人修改文章,就说望赐郢斫。借重鼎言是拜托人替自己说话,望移玉趾是请求人亲自前来。
多蒙推毂,谢人引荐之辞;望作领袖,托人倡首之说。言辞不爽,谓之金石语;乡党公论,谓之月旦评。逢人说项斯,表扬善行;名下无虚士,果是贤人。党恶为非,曰朋奸;尽财赌博,曰孤注。徒了事,曰但求塞责;戒明察,曰不可苛求。方命是逆人之言,执拗是执己之性。曰觊觎,曰睥睨,总是私心之窥望;曰倥偬,曰旁午,皆言人事之纷纭。
【注解】推毂:毂即车轴,代之车。推毂即推车。司马贞《史记索隐》:“推毂谓自卑下之,如为之推车毂也。”言辞不爽:说过的话都算数。金石语:像黄金宝石珍贵而不可更改的话。乡党:周制,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后泛指家乡。月旦评:《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后泛指品评人物谓月旦评。逢人说项斯:即逢人说项。唐杨敬之《赠项斯》:“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名下无虚士:即名下无虚,意思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陈书·姚察传》:“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党恶为非:党恶即结党作恶。为非即做坏事。意思是结党为非作歹。朋奸:即朋比为奸。《新唐书·李绛传》:“趋利之人,常为朋比,同其私也。”孤注:即孤注一掷。《宋史·寇准传》:“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塞责:对应尽的责任敷衍了事。明察:即明察秋毫之意。苛求:过分严格的要求。方命:抗命。《尚书·尧典》:“帝曰:'吁,咈哉!方命圯族。’”蔡沉集传:“方命者,逆命而不行也。”倥偬:事情纷繁紧迫。旁午:亦作旁迕。交错、纷繁。
【译文】多蒙推毂是感谢别人引荐的谦辞,望作领袖是推举别人领头的说辞。言辞不爽是说说过的话就如金石不易更改;乡党公论是说就像许劭办月旦评一样对人物的品评。逢人说项斯,是在宣扬别人的善行;名下无虚士,是赞扬有贤德名望的人是真实可信的。结党为非作歹叫朋奸,拿全部财物下赌注叫孤注。不明不白解决事情,可以说但求塞责;警惕明察秋毫,可说不可苛求。方命是违抗不听话,执拗是坚持己见不更改。说觊觎、说睥睨,都是说带有私心的偷窥;说倥偬、说旁午,都是说人事的纷繁杂乱。
小过必察,谓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谓之落井下石。欲心难厌如溪壑,财物易尽若漏卮。望开茅塞,是求人之教导;多蒙药石,是谢人之箴规。芳规芳躅,皆善行之可慕;格言至言,悉嘉言之可听。无言曰缄默,息怒曰霁威。包拯寡色笑,人比其笑为黄河清;商鞅最凶残,尝见论囚而渭水赤。
【注解】吹毛求疵:《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落井下石:韩愈《刘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皆是也。”溪壑:《国语·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啄,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厌也,必以贿死。’”漏卮:滴漏的酒器。药石:本指药剂和砭石,这里是规劝。芳规芳躅:芳规即前贤的规矩。芳躅即前贤的踪迹。霁威:收敛怒容。包拯寡色笑:《宋史·包拯传》:“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为黄河清。”商鞅最凶残:刘向《新序》:“卫鞅内刻刀锯之刑,外深斧钺之诛。步过六尺者有罚,弃灰于道者被刑。一日临渭而论囚七百余人,渭水尽赤。”
【译文】小过失都要明察秋毫,就是吹毛求疵;乘别人有患难再进行攻击,就是落井下石。欲望难以满足就如溪壑难填,财物容易散尽就如漏卮不断。希望茅塞顿开是求人给予教导;多蒙药石是感谢人的良言开导。芳规、芳躅都是让人羡慕的善行,格言、至言都是让人值得听取的好话。闭口不说话叫缄默,愤怒平息叫霁威。包拯很少面带笑容,人们比喻他的笑就如黄河水变得清澈;商鞅最凶残,曾经在渭水处罚囚徒而使渭河水变成红色。
仇深曰切齿,人笑曰解颐。人微笑曰莞尔,掩口笑曰胡卢。大笑曰绝倒,众笑曰哄堂。留位待贤,谓之虚左;官僚共署,谓之同寅。人失信曰爽约,又曰食言;人忘誓曰寒盟,又曰反汗。铭心镂骨,感德难忘;结草衔环,知恩必报。自惹其灾,谓之解衣抱火;幸离其害,真如脱网就渊。
【注解】解颐:开颜欢笑。颐即面颊。胡卢:也作葫芦,指人喉间发出的笑声。绝倒:前仰后合的大笑。哄堂: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虚左:空着左边的位置。古人以左为尊,虚左表示对宾客的尊重。寒盟:《左传·哀公十二年》:“公会吴于橐皋,吴子使大宰嚭请寻盟。公不欲,使子贡对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结之,神明以要之。寡君以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有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必可寒也。”’乃不寻盟。”反汗:《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逾时而反,是反汗也。”铭心镂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结草衔环: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尔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予是以报。’”衔环:《续齐谐记》:“弘农杨宝,字文渊,后汉名士也。年九岁时,至华阴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见之悯然,命左右取之归,致巾箱中养之。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后忽与群雀俱来,哀鸣绕堂,数日乃去。及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拜曰:'我,王母使臣。昔使蓬莱,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拯救,实成德济。今当受使南海,不得奉侍。’极以悲鸣,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且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于此遂绝。宝生震,震生秉,秉生赐,赐生彪。四世名公,东京盛族。”《太平御览》卷九二二,《搜神记》亦有此记。解衣抱火:也作解衣包火。脱网就渊:本指鱼脱离渔网进入深渊。比喻脱离危险或灾难。
【译文】深仇大恨叫切齿,开怀欢笑叫解颐。人微笑叫莞尔,掩口笑叫胡卢。前仰后合的大笑叫绝倒,满屋子的人都笑叫哄堂。留位置等待贤人称虚左,官僚同在一个衙署称同寅。人失信叫爽约,也叫食言;人忘誓叫寒盟,也叫反汗。铭心镂骨是感人恩德难忘,结草衔环是知人恩德必报。自己招惹灾害称解衣抱火,幸运的脱离灾害称脱网就渊。
两不相入,谓之枘凿;两不相投,谓之冰炭。彼此不合曰龃龉,欲进不前曰趑趄。落落不合之词,区区自谦之语。竣者作事已毕之谓,醵者敛财饮酒之名。赞襄其事,谓之玉成;分裂难完,谓之瓦解。事有低昂曰轩轾,力相上下曰颉颃。凭空起事曰作俑,仍踵前弊曰效尤。手口共作曰拮据,不暇修容曰鞅掌。
【注解】枘凿:榫头与卯眼。《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而入圆凿,其能入乎?”冰炭:冰块与炭火。龃龉:本指上下牙齿不对应。比喻不相投合。趑趄:想前进而又不敢前进。落落:形容孤独、不遇合。区区:古时谦辞,相当于我。竣:退立,引申为完毕。如竣工。醵:大家一起凑钱饮酒。赞襄:辅助、协助。玉成:成全。瓦解:瓦片碎裂。比喻分裂、崩溃。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引申为高低、轻重、优劣。颉颃:本指鸟上下飞。《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引申为不相上下,相抗衡。作俑:本指制作殉葬的偶像。后借指首开恶例。效尤:效仿坏的行为。拮据:《诗经·豳风、鸱鸮》“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畜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口足为事谓拮据。’”鞅掌:《诗经·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毛传:“鞅掌,失容也。”孔颖达疏:“传以鞅掌为烦劳之状,故云失容。言事烦鞅掌然,不暇为容仪也。今俗语以职烦为鞅掌,其言出于此传也。”
【译文】两不相入就说枘凿,两不相投就说冰炭。彼此不相投合称龃龉,想进而不敢进称趑趄。两人不遇合也说落落,自己谦称自己也说区区。竣是做事已经完成的说法,醵是众人凑钱喝酒的说法。帮助完成其事叫玉成,分裂在难完整叫瓦解。事有高低称轩轾,力相上下称颉颃。首开恶的先例叫作俑,仍然踏着前面的错误叫效尤。手口共同劳作叫拮据,没有时间修饰仪容叫鞅掌。
手足并行曰匍匐,俯首而思曰低徊。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鱼肉。求教于愚人,是问道于盲;枉道以干主,是炫玉求售。智谋之士,所见略同;仁人之言,其利甚溥。班门弄斧,不知分量;岑楼齐末,不识高卑。势延莫遏,谓之滋蔓难图;包藏祸心,谓之人心叵测。作舍道旁,议论多而难成;一国三公,权柄分而不一。
【注解】明珠投暗:也作明珠暗投。《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的璧,以暗投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入室操戈:进入别人的屋子,拿起他的武器进攻他。《后汉书·郑玄传》:“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毂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郑玄字)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自相鱼肉:《晋书·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授之与我。”问道于盲:向盲人问路。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韩,是所谓借听于聋,问道于盲。”炫玉求售:也作衒玉求售或衒玉自售。意思沿街叫卖美玉。比喻炫耀才能以求重用。智谋之士:《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仁人之言:《左传·昭公三年》:“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此句也作“仁言利博”或“仁言利溥”。班门弄斧: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岑楼之末:《孟子·告子下》:“不揣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滋蔓难图:《左传·隐公元年》:“(祭仲)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人心叵测:《新唐书·尹愔传》:“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作舍道旁:《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旁,三年不成。”一国三公:《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译文】手脚一起爬行叫匍匐,低头来回思考叫低徊。明珠投暗是比喻大屈才能,入室操戈是比喻自相鱼肉。向愚人求教是问道于盲,不以正道寻求官位是衒玉求售。有智慧谋略的人方略是相同的,仁人君子的话智慧是广大的。班门弄斧是不知自己的分量,岑楼之末是不识高低的根本。势力蔓延不去遏制就是滋蔓难图,包藏祸心就是人心叵测。作舍道旁,三年不成,是因为议论多而难成;一国三公,不知道听谁的,是因为都有权意见不统一。
事有奇缘,曰三生有幸;事皆拂意,曰一事无成。酒色是耽,如以双斧伐孤树;力量不胜,如以寸胶澄黄河。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魏征之对太宗;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此子产之讽子孔。欲逞所长,谓之心烦技痒;绝无情欲,谓之槁木死灰。座上有江南,语言须谨;往来无白丁,交接皆贤。
【注解】三生有幸:佛教把前生、今生、来生称三生。双斧伐孤树:《元史·阿沙不花传》:“而惟曲蘖(酒)是耽,妃姬是好,是犹双斧伐孤树,未有不颠仆者。”寸胶澄黄河:孔融《同岁论》:“阿胶之径寸,不能止黄河之浊。”兼听则明:《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以为明,何以为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众怒难犯:《左传·襄公十年》:“子产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心烦技痒:潘岳《射雉赋》“屏发布而累息,徒心烦而技痒。”槁木死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座上有江南:唐郑谷《席上贻歌者》:“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诗中鹧鸪即鹧鸪曲,据说此曲效鹧鸪之声创作,容易引起思乡之情。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事情有奇妙的因缘叫三生有幸,事情都不如意叫一事无成。沉溺酒色就如两只斧子砍伐一颗孤树;力量不能胜任就如用一小块阿胶澄清黄河。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是魏征对唐太宗说的话;众怒难犯,专欲难成,这是子产奉劝子孔的话。想展现自己的特长就说心烦技痒,没有一点表情和欲望就是槁木死灰。座上有江南是奉劝别人说话要谨慎,往来无白丁是说交往迎接的都是贤人。
将近好处,曰渐入佳境;无端倨傲,曰旁若无人。借事宽役曰告假,将钱嘱托曰夤缘。事有大利,曰奇货可居;事宜鉴前,曰覆车当戒。外彼为此曰左袒;处事两可曰模棱。敌甚易摧,曰发蒙振落;志在必胜,曰破釜沉舟。曲突徙薪无恩泽,不念预防之力大;焦头烂额为上客,徒知救急之功宏。
【注解】渐入佳境:《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自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夤缘:本指攀附上升。借指攀附权贵。奇货可居:《史记·吕不韦传》:“(子楚)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覆车当戒:比喻前人的失败后人应当教训。左袒:本指丧礼中脱下左袖,露出左臂的礼仪。后指偏袒某一方。发蒙振落:《史记·汲郑列传》:“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曲突徙薪:《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客,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译文】越来越享受美好的滋味叫渐入佳境,无缘无故的傲慢不恭叫旁若无人。借事宽免劳役叫告假,将钱攀附权贵叫夤缘。事情对自己有非常大的好处叫奇货可居,事情应该借鉴前人的过失叫覆车当戒。排斥彼方支持此方叫左袒,这也可以那也可以叫模棱。敌方非常容易摧毁叫发蒙振落,志向在一定获得胜利叫破釜沉舟。曲突徙薪无恩泽,是不思虑预防的力量之大;焦头烂额为上客,只知道帮助救急的人是有很多功劳的。
贼人曰梁上君子,强梗曰化外顽民。木屑竹头,皆为有用之物;牛溲马勃,可备药石之资。五经扫地,祝钦明自亵斯文;一木撑天,晋王敦未可擅动。题凤题午,讥友讥亲之隐词;破麦破梨,见夫见子之奇梦。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市一诺千金,人服其信。岳飞背涅精忠报国,杨震惟以清白传家。
【注解】梁上君子:《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强梗:专横跋扈或蛮横无理之人。木屑竹头:《世说新语·政事》:“陶公(陶侃)作荆州时,敕船官采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厅事前余雪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牛溲马勃:牛溲即车前草,马勃即马屁菌,都是便宜又易得的药材。韩愈《进学解》:“先生曰:'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举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五经扫地:《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礼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一木撑天:《太平广记·神仙》:“一日,真君与郭璞同候于敦,敦畜怒以见之,谓真君曰:'孤昨得一梦,拟请先生圆之,可乎?’真君曰:'请大将军具述。’敦曰:'孤梦将一木上破其天,孤禅帝位,果十全乎?’许君曰:'此梦固非得吉。’敦曰:'请问其说。’真君曰:'木上破天是末字也,明公未可妄动,晋祚固未衰耳。’”题凤题午:《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忻。故作凤字,凡鸟也。”(凤繁体鳯,故说凡鸟。)宋范正敏《遯斋闲览》:“李安义者谒富人郑生,辞以出,安义于门上大书午字而去。或问其故,答曰:'牛不出头耳。’此亦昔人题凤之意。”破麦破梨:网上有两段文字,出处不祥,但对此典的理解似有帮助。“昔宁波一妇,以兵乱与夫及子相失。寄食于尼,梦人使磨麦,又见莲花尽落。尼解之曰:'磨麦见夫面也,莲花落莲子见也。’果然。”又“杨进贤任南阳刺史,登舟遇风失其子。夫妇相思甚切,忽夜梦与儿剖梨,因自解曰:'剖梨,分离也。’明日,述于友,友曰:'剖梨则子见。’不旬日,果得子。”毛遂片言九鼎:参见前文“毛遂自荐才奇,处囊便当脱颖。”之典。季布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精忠报国:也作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肤理。”清白传家:《后汉书·杨震传》:“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做贼的人也叫梁上君子,蛮横无理的人也叫化外顽民。木屑竹头这些边角料都是有用的东西,牛溲马勃这些便宜易得的药材都是医师很好的治病资源。五经扫地是卢藏用感叹祝钦明的话,是对祝钦明自己亵渎斯文的评价;一木撑天是许真君给王敦解梦的话,劝王敦不可妄动。题凤题午是讥笑讽刺亲友的隐讳说法,破麦破梨的梦境是预示可以见到丈夫、儿子兆头。毛遂片言九鼎,是因为人们看重他的话;季布一诺千金,是因为人们信服他的诺。岳飞背刻黑色染的精忠报国四字,杨震只以为清白传家也是一种厚馈。
下强上弱,曰尾大不掉;上权下夺,曰太阿倒持。当今之世,不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受命之主,不独创业难,守成亦不易。生平所为皆可对人言,司马光之自信;运用之妙惟存乎一心,岳武穆之论兵。不修边幅,谓人不饰仪容;不立崖岸,谓人天性和乐。蕞尔、幺麽,言其甚小;卤莽、灭裂,言其不精。
【注解】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摇动不灵活。比喻部下的势力大,无法调度指挥。《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太阿倒持:《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太阿,宝剑名。“当今之世”句:《后汉书·马援传》:“建武(刘秀年号)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援至,引见于宣德殿。世祖笑谓援曰:'卿遨游二帝间,今见卿,使人大惭。’援顿首辞谢,因曰:'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帝复笑曰:'卿非刺客,顾说客耳。’援曰:'天下反覆,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受命之主”句:《资治通鉴·唐纪·贞观十二年》:“甲寅,上问侍臣:'帝王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也。’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生平所为皆可对人言:《宋史·司马光传》:“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运用之妙惟存乎一心:《宋史·岳飞传》:“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宗泽)大奇之,曰:'尔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不修边幅:《北齐书·颜之推传》:“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为了更好的理解边幅的意思,《后汉书·马援传》对公孙述盛装迎接马援,马援评价说:“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不立崖岸:金元好问《闲闲公墓铭》:“公至诚乐易,与人交不立崖岸。”又元好问《赵闲闲真赞》“不立崖岸之谓和,不置町畦之谓诚。”闲闲是赵秉文自号。卤莽灭裂:也作鲁莽灭裂。《庄子·则阳》:“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也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飧。’”
【译文】下面强大上面软弱叫尾大不掉,上面的权力被下面夺取叫太阿倒持。当今之世,不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这是马援对光武帝说的话;受命之主,不独创业难,守成亦不易,这是唐太宗与房玄龄、魏征谈论的话。生平所为皆可对人言,这是司马光对自己光明磊落的自信;运用之妙惟存乎一心,这是岳飞对自己带兵的总结。不修边幅是形容人不修饰仪容,不立崖岸是比喻人天性和乐。蕞尔、幺麽是形容东西很小的词汇,卤莽、灭裂是形容做事不精细的词汇。
误处皆缘不学,强作乃成自然。求事速成曰躐等,过于礼貌曰足恭。假忠厚者谓之乡愿,出人群者谓之巨擘。孟浪由于轻浮,精详出于暇豫。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过多曰稔恶,罪满曰贯盈。尝见冶容诲淫,须知慢藏诲盗。管中窥豹,所见不多;坐井观天,知识不广。
【注解】躐等:逾越等级,不按次序。乡愿:《论语·阳货》:“乡愿,德之贼者也。”巨擘:大拇指。比喻杰出人才。暇豫:悠闲逸乐。冶容诲淫:《周易·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意思是财物收藏不慎,容易让人偷;女子打扮妖媚,容易让人调戏。管中窥豹:《晋书·王献之传》:“(献之)年数岁,尝观门生樗蒲曰:'南风不竞。’门生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坐井观天: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译文】错误的地方都是因为不学习,坚持就会习惯成自然。寻求事情快速作成叫躐等,过于礼貌谦恭叫足恭。伪装的忠厚者叫乡愿,出类拔萃者叫巨擘。孟浪的人是因为轻浮,精详的人是因为暇豫。做善事的人会流芳百世,作恶事的人会遗臭万年。罪恶太多叫稔恶,罪恶穿满绳子叫贯盈。曾经看见女孩子冶容诲淫,但也要知道财物不慢藏诲盗。管中窥豹是比喻人所见不多,坐井观天是比喻人知识不广。
无势可乘,英雄无用武之地;有道则见,君子有展采之思。求名利达,曰捷足先登;慰士迟滞,曰大器晚成。不知通变,曰徒读父书;自作聪明,曰徒执己见。浅见曰肤见,俗言曰俚言。识时务者为俊杰,昧先幾者非明哲。村夫不识一丁,愚者岂无一得。抜去一丁,谓除一害;又生一秦,是增一仇。
【注解】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捷足先登:《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徒读父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不识一丁:《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拔去一丁:《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又生一秦:《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武臣自立赵王,“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欲尽族武臣等家,而发兵击赵。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然之,从其计。”
【译文】无势可乘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有道则现就是君子有展采之思。求取功名顺利到达叫捷足先登,安慰读书人成名迟缓就说大器晚成。没有通晓变化之理叫徒读父书,自己认为自己很聪明,叫徒执己见。浅薄的见解也叫肤见,民间流行的话也叫俚言。认清时代潮流的人就是俊杰,不明白事物变化征兆的人不是先知。村夫不认得一个字,愚蠢的人怎会有见解。拔去一丁就是铲除一个坏人,又生一秦就是增加一个仇人。
戒轻言,曰恐属垣有耳;戒轻敌,曰勿谓秦无人。同恶相帮,调之助纣为虐;贪心无厌,谓之得陇望蜀。当知器满则倾,须知物极必反。喜嬉戏名为好弄,好笑谑谓之诙谐。馋口交加,市中可信有虎;众奸鼓衅,聚蚊可以成雷。萋斐成锦,谓谮人之酿祸;含沙射影,言鬼蜮之害人。针砭所以治病,鸩毒必至杀人。
【注解】属垣有耳:《诗经·小雅·小宛》:“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谓秦无人:《左传·文公十三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得陇望蜀:《后汉书·岑彭传》:东汉初年,隗嚣和公孙述割据陇蜀两地。光武帝刘秀指使岑彭攻打隗嚣所据西城、上邦两地,并留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即平陇,望复蜀。”器满则倾:《荀子·宥坐》:“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馋口交加:《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则三人言而成虎。’”聚蚊成雷:《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是以文王拘于牖里,孔子阨于陈蔡。此乃蒸庶之成风,增积之生害也。”萋斐成锦:也作萋斐贝锦。《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含沙射影:干宝《搜神记》:“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针砭:砭是古人治病的一种石制针。针砭就是针灸治病。鸩毒:鸩是一种毒鸟。传说其毛或粪置酒内有剧毒。
【译文】告诫人说话要谨慎,就说害怕属垣有耳;告诫人不要轻视对手,就说不要谓秦无人。帮助恶人干坏事叫助纣为虐,贪心得不到满足就是得陇望蜀。应当知道欹器装满水就会倾覆,必须知道物极必反。喜欢游戏玩闹叫好弄,喜欢开玩笑叫诙谐。说谗言的人一个接一个,就如相信市中有老虎是一个道理;一群奸贼鼓噪挑衅,就像聚集的蚊子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一样。萋斐成锦是比喻罗织罪名陷害人,含沙射影是比喻鬼蜮陷害人。针砭就是治病,鸩毒就是杀人。
李义府阴柔害物,人谓之笑里藏刀;李林甫奸诡陷人,世谓之口蜜腹剑。代人作事曰代庖,与人设谋曰借箸。见事极真,曰明若观火;对敌易胜,曰势若摧枯。汉武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廉颇先国难而后私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宋太祖之语;一统之世,真是胡越一家,唐太宗之时。
【注解】笑里藏刀:《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藏刀。”口蜜腹剑:《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代庖:即越俎代庖。庖即厨子。《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意思是庖人即使不在厨房做饭,负责祭祀的人也不能放下樽俎而代替庖人。借箸:即借箸代筹或张良借箸。《史记·留后世家》:“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明若观火:清楚的就像看火一样。摧枯:即摧枯拉朽。《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汉武内多欲而外施仁义:《书记·汲黯传》:“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廉颇先国难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由是廉颇负荆请罪。此句应是“相如先国难而后私仇。”卧榻之侧:《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八年》:“上怒,因按剑谓铉(徐铉)曰:'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铉惶恐而退。”一统之世:《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七年》:“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译文】李义府表面温柔暗地里害人,时人说他是笑里藏刀;李林甫奸诈使诡计害人,世人说他口蜜腹剑。代替别人做事叫代庖,给人筹划谋略叫借箸。看事情特别真切称明若观火,对敌时容易取胜称势若摧枯。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是汲黯对武帝的话;廉颇先国难而后私仇是负荆请罪的根源。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是宋太祖说的话;一统之世,真是胡越一家,这是唐太宗时高祖说的话。
至若暴秦以吕易嬴,是嬴亡于庄襄之手;弱晋以牛易马,是马灭于怀愍之时。中宗亲为点筹于韦后,秽播千秋;明皇赐洗儿钱于贵妃,丑遗万代。非类相从,不如鹑鹊;父子同牝,谓之聚麀。以下淫上谓之烝,野合奸伦谓之乱。从来淑慝殊途,惟在后人法戒;斯世清浊异品,全赖吾辈激扬。
【注解】以吕易嬴:前文“奇货可居”已说过吕不韦与秦孝王中子子楚故事。《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谥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位,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以牛易马:《读三国志法》“东晋偏安,以牛易马。”以牛易马就是牛继马后的传说。据说司马懿在魏国当政的时候,看到流传的一本谶书《玄石图》,上有牛继马后的预言。请管辂占卜子孙运势,结果与《玄石图》相似。司马懿有个得力将领牛金,司马懿怕牛继马后的预言成真,就用毒酒将牛金毒死。晋朝建立后,司马懿的第五个儿子司马伷被封为琅琊王,司马伷死后,其子司马觐嗣位。司马觐娶妻夏侯光姬(夏侯渊的曾孙女)。夏侯光姬却与琅琊王府的一名也叫牛金的小吏私通,生下的儿子正是东晋皇帝司马睿。司马睿登基后,晋司马实际上已变为牛姓,故说以牛易马。怀愍:即晋怀帝司马炽和晋愍帝司马邺,在位时间都很短。中宗点筹:《旧唐书·中宗韦庶人传》:“帝在房州时,常谓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及得志,受上官昭容邪说,引武三思入宫中,升御床,与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丑声日闻于外。”明皇赐洗儿钱:《资治通鉴·唐天宝十年》:“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牝:本指鸟兽的雌性。也指女性。聚麀:《礼记·曲礼上》:“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郑玄注:“聚,犹共也。鹿牝曰麀。”意思是禽兽不知父子夫妇之伦,故有父子共牝之事。激扬:即激浊扬清。
【译文】至于残暴的秦朝用吕姓改换嬴姓,这是嬴姓灭亡在庄襄王的手里;衰弱的晋朝以牛姓替换司马姓,这是司马氏灭亡在晋怀帝和晋愍帝的时候。唐中宗亲自为韦皇后点赌筹,这个污秽千秋流传;唐明皇给杨贵妃赐洗儿钱,这个丑闻万代流传。不是同类相互依存,不如鹌鹑和喜鹊雌雄相随;父子与同一个女子有染,这与禽兽没有差别,被称作聚麀。与母辈淫乱叫烝,不按婚嫁礼仪而自己苟合叫乱。从来善恶不是一途,惟有后人效法警戒;这世界清澈与混浊品相不同,完全依靠我们激浊扬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炒股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