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江新区康美街道康庄美地C区,有一家不起眼却人气爆棚的面馆。每到饭点,店门口总是排起长队,食客们宁愿等上半小时,也要吃上一碗“夏师傅”亲手煮的小面。
从失业工人到“夏1碗”老板,
“夏师傅”夏万伟用一碗小面书写了温暖人生。
三轮车上的创业梦
2014年的冬天,对时年23岁的夏万伟来说格外寒冷。还在工作岗位的他,突然收到裁员通知。“那天走出厂门时,我的手一直在发抖。”夏万伟回忆道,突如其来的失业让他措手不及,家庭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我当时就想,我还年轻,与其继续碰壁,不如自己做点小生意。”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投身餐饮行业,这个他一直感兴趣的领域。
令人欣慰的是,这个决定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展开剩余78%▲夏万伟和他的家人
创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资金有限的夏万伟选择从小吃摊开始他的餐饮梦想。他购置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在渝江厂外支起了小吃摊。
“最开始就卖些简单的小面、凉面、炸土豆、烤肠,这些都是我自己爱吃的东西。”夏万伟笑着说。然而,开业初期的生意并不理想,有时候一天都卖不出几碗面。
但夏万伟没有放弃。他每天坚持精心准备食材,把摊位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主动和顾客聊天。“我相信只要用心做,总会有人认可的。”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围的居民渐渐注意到了这个认真经营的小摊,回头客越来越多。
从路边摊到门店的跨越
随着生意逐渐好转,夏万伟开始思考更大的发展。2018年,他在康庄美地C区外租下了一间门面,正式从小摊升级为餐馆。
“刚开始经营门店压力很大,要管的事情太多了。”夏万伟坦言,门店经营远比想象中复杂。但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专注于做好小面和小吃,严格控制食材质量。门店的装修风格简单温馨,他想让顾客感受到家的温暖。
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员工培训,门面的运营逐渐走上正轨。现在,靠着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夏1碗”已经成为康庄美地小有名气的“网红店”,很多顾客都是慕名而来。
“顾客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是夏万伟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始终坚持“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从餐厅卫生到菜品质量,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夏万伟有个特别的习惯:每天都会抽时间和顾客聊天,了解他们的用餐感受。
“这位张老师说我们的豌豆可以再耙一点,那位郑老师说我们的面可以再软一点……”说起顾客的反馈,他如数家珍。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门店的口碑越来越好。
“万能钥匙”背后的温情
随着餐饮事业逐步稳定,夏万伟想到,作为一名餐饮老板,不仅要为顾客提供美味的食物,还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关注到社区中有一些独居的老人,因为行动不便,常常面临生活困难。夏万伟决定从自己做起,关心并帮助这些孤寡老人。
他总会抽时间为老人送餐到家,有时候还帮助他们打扫卫生、购买生活必需品,截至目前,夏万伟已经长期帮助了10多位老人。
令人感动的是,有一次他为汪爷爷送餐时,敲门家中无人,电话也无法联系到汪爷爷。夏万伟用汪爷爷给自己的备用钥匙开门,发现老人晕倒在家。
“门只能推开一条缝,我看到汪爷爷的手在动,立即打电话求救。”夏万伟立即联系社区、物业,拨打了110和120,一直守在现场直到救护车到来。“多亏发现及时,也多亏我有一把‘万能钥匙’,汪爷爷才转危为安。”
“餐饮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传递温暖。”谈到未来,夏万伟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计划继续扩大经营。“但不管开多少家店,品质和服务永远不会变。”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公益计划。夏万伟坦言,会继续帮助辖区的困难人群,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温暖。“我永远记得最困难时别人给我的帮助,现在有能力了,更要回报社会。”夏万伟说。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炒股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