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宁宁】7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召开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暨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从资产端、资金端进一步固本培元,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抓好“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实落地。
并购重组是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升投资价值的重要工具。2025年以来,随着政策端持续发力,并购重组市场热情高涨。
据大河财立方记者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晚,以首次披露日为口径,今年A股市场已披露3531单并购重组相关事项公告,累计金额超8.76万亿元。其中,219单构成重大重组事项,而今年上半年该事项仅有104单。
自去年9月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以来,各地先后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继上海、安徽、深圳率先推出支持并购重组的行动方案,近期,河南与天津紧随其后,分别发布《河南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若干政策措施》和《天津市支持并购重组若干措施》。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支持并购重组的行动方案呈现出鲜明的产业特点与区域特色。以上海为例,7月25日,上海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增长;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1.7%、12.3%和4.4%。
立足上海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24年发布的《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到,聚焦新质生产力强链补链,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梳理链主企业;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开展同行业、上下游并购和吸收合并,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
深圳在行动方案中提到,围绕“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深化并购重组标的项目的储备、整合和对接等服务,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标的项目库,形成基本覆盖深圳市重点产业领域的并购标的项目储备资源。
目前,河南正处于由传统工业大省向现代产业强省转型的关键期,围绕“7+28+N”产业链体系构建,7月16日印发的《河南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到,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引导更多资源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质生产力方向集聚。
在政策工具箱持续丰富的过程中,A股并购市场重组事件明显增多,且呈现出“产业为先”的新趋势。7月25日,电磁屏蔽材料制造企业隆扬电子(301389)在回复深交所重组问询函公告中称,通过收购德佑新材100%股权,在电子材料领域形成深度互补,将完善上市公司电子功能材料全产业链布局,推动复合型电子材料开发及复合铜箔在高端场景应用。
从长三角的集成电路产业整合,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集群重构;从东海之滨的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到中原经济区的产业链体系升级,一场以市场化重组推动产业升级的深刻变革正在全国铺开,重组典型案例相继涌现。
“这场重组浪潮呈现出鲜明的能力导向特征。”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与以往追求规模扩张不同,当前并购目标更聚焦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这种“技术获取型”重组正在构建区域经济的新护城河。此外,本轮重组潮中鼓励东西部产业联动,有助于优化全国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责编:刘安琪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配资炒股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