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从零起步,第一任司令员居然出身贫寒,还曾因为坚持己见和毛主席杠上了?要说刘亚楼的故事,简直比电影还曲折。你以为一个从小没有母亲、靠老师养大的娃娃,长大后能搏击长空、扛起新中国空军的大旗?可事实就摆在眼前。可为什么这样一个“草根英雄”,能在风云激荡的年代闯出名堂?他和毛主席到底闹了什么别扭?最后又是如何扫清误会、成就传奇空军?答案,离咱们生活其实没那么远。
话说当年,红军里来的各路能人,不是师长就是政委,轮到初创空军,能挑大梁的不多。刘亚楼的名字摆上空军司令官员桌前,有人点头叫好,有人摇头怀疑。支持派说,刘亚楼懂实战,苏联军校回来的,啥武器都见过,说话有分量;质疑派说,他又不是飞行员,懂个啥大飞机?还有,那场与毛主席的顶牛,外人议论纷纷。是脾气太倔,还是另有隐情?正当众人盯着这位“草根司令”时,没人料到刘亚楼首秀就要面临生死考验——空军系统要引进大量苏式设备,翻译和情报交流成了最敏感的环节。到底该听毛主席的,还是刘亚楼的?禁还是留,政令一出,空军门口几乎断了电!
刘亚楼不是一出道就自带光环,他的早年故事摆到今天来还真有几分苦情剧味道。家境穷,母亲早亡,小刘被老师刘德香一把拉进门、改了名字,才没在社会夹缝里饿死。九岁小学生就成绩拔尖,这劲头后来都用到了带兵打仗上。讲道理,乡下穷孩子当了老师,已算出人头地,他偏不知足,还带学生搞启蒙,走上革命路。成了共产党人后,他干过游击队、摸过枪膛、打过埋伏,靠一双快腿和机敏脑子,在恶劣条件里活下来,也累积了不少实战经验。
抗日那阵子,刘亚楼在后方搞教育,训练新兵,把老百姓想象成“初学开车的人”,手把手教打法。再到被党派去苏联从军校深造,不但要学俄语、研究武器,还真经历过一起“乌龙事件”:别人怀疑他指挥失误,几乎被“黑”出局,还好最后搞清楚真相,反而显示出他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那种又要跟老外打交道,又怕被本国怀疑的日子,滋味不好受。老百姓听说自家司令这么拼,大多当成笑谈:“连咱空军司令都怕被领导误会,咱们搬砖犯点错,也没啥……”
好容易熬到二战结束,时势突变,苏联红军一脚踏进东北,刘亚楼随部队回国。眼看着新中国就要成立,战争的硝烟却没有远离,东北战场、解放区政令千头万绪。刘亚楼作为基层干部一步步往上爬,换成普通人也许已经想歇歇了。可空军没有蓝图,设备要靠进口,技术要靠外援,“外国月亮”能不能照亮中国的天?谁也没底。建设刚起步,大家在乎的不是飞机飞多高、雷达多新——而是中国军队是不是拿得起这个重担?
偏偏这时候,大人物们的分歧显现出来。有人说:“听毛主席的没错,外人的事由外事,小刘就把飞行训练管好!”有人说:“技术和翻译不留,资料直接看不懂,飞机岂不成了空架子?”风平浪静的表面,其实人人都提心吊胆。不争吵,是因为大家都担心,一吵就把新中国空军搅和没了。
局势到了1958年,中苏关系忽然翻脸,正是大家最敏感的时候。毛主席一纸命令,俄语翻译必须更换,本来想的是“安全第一”,谁知刘亚楼横插一杠,死活不同意。那场争执可有看头,刘亚楼一句:“翻译撤了资料就废,不如撤我!”毛主席先是恼火:谁敢跟我顶?可转念一想,刘亚楼还是为了工作。旁边的周恩来、罗荣桓等人赶紧来和稀泥,分析利弊,商量对策。最后毛主席松了口,扔下:“以后空军,你说了算!”有人一听就明白:毛主席其实也体谅刘亚楼的难处,扔的是台阶,更是一份信任和权力。这一下,中国空军的自主权大了,刘亚楼的地位算是稳稳坐实,而且空军从此少了杂音,多了自己说话的机会。
光表面天朗气清,但实际上一场大难才刚刚开始。中苏蜜月变冷战,支援飞机、培训飞行员、零件供给统统卡脖子。内外交困,加上体制上的障碍,本来以为有了自主权,一切能大展拳脚,结果却发现路比想象中还泥泞。空军设备断供,采购谈判难产,很多人开始怀疑:靠自己,真能撑下去?不少官兵萌生退意,觉得空军就是摆设,万一外敌来犯,我们能保卫多少天空?不同部门开始互不信任,“你负责飞,我管修备”,大家各唱各的调。矛盾不但没消除,反倒越积越深,刘亚楼压力山大。这个关口,真是“说了算未必能算,说到底未必有底”,所有人都在等待奇迹发生。
大家都说自力更生是硬道理,可真到了自个儿摸索的时候,怎么谁都开始精打细算了?毛主席给了空军这样的“自主权”,可回头一啥关键设备全断货,飞行员自己找方案,有几个能起飞?反而还好意思夸刘亚楼“懂军事会管理”,可真让他凭空造飞机,不成了空想家?这样说起来,“你说了算”听着像鼓励,其实哪壶不开提哪壶。外头人看热闹,内行人心里都捏把汗。别把分歧装进抽屉里,该吵还得吵,别真以为一句“你说了算”能兜住天。当年中苏闹掰时,有多少官兵在心里琢磨:要不就乖乖听老毛的算了,反正一切照本宣科最省事,何苦揽这烫手山芋?
咱就直说吧,要是换你做刘亚楼,面对毛主席的命令,你会梗着脖子顶回去?还是认个怂,把安全排头放第一?中国空军后来走到世界一流,是因为当年少数人敢于坚持己见,还是因为集体听话、步调统一?你觉得,在今天一个讲规矩但又鼓励创新的社会里,是不是还需要像刘亚楼这样的人物?或者如今的“你说了算”,其实只是把责任推到个人头上,一旦出事就方便“甩锅”?来,评论区咱掰掰这个理:你支持勇于担责的“刘亚楼式硬汉”,还是更倾向于纪律严明、听从指挥?你怎么看?
配资炒股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