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2篇
《齐民要术》是北魏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意思是平民百姓,“要术”是指谋生的重要方法。合起来就是民众从事生活资料生产的重要技术知识。
212.甘桔千树
李衡于武陵龙阳汛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树。临死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吴末,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恒称太史公所谓“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者也。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殖之不可已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齐民要术.序》
图片
【译文】李衡在武陵龙阳的大沙洲上造了座宅院,种了一千株柑橘树。临死时告诫儿子说:“我在沙洲里面有一千个树木作奴隶,不向你要吃要穿,每个木奴每年交给你一匹绢,也足够你用的了。”吴国末年,柑橘树结出硕果,当年就收获数千匹绢的价值。这就是通常提到太史公司马迁说的“在江陵有一千棵柑橘树,就和千户侯一样富足”的意思。樊重想要制作日用器具,就提前种上梓树和漆树,当时人们都嘲笑他。然而过几年之后,所种树木都派上用场。从前笑他的人,却都要向他借用。这说明,种植是一刻不可缺少的事情。谚语说:“一年的计划,最好是种粮食;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树木。”就是这个道理呀。
【简析】这一段主要讲“木奴”生财的事。李衡是吴国太守,他在贤妻的影响下,坚守做官清廉的本色,死后给后代人留下千棵柑橘树以供资用。又以樊重长远规划,“欲作器物,先种梓漆”的先见之明,告诫百姓生财之道,寄托了父母官“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的伟大理想。《齐民要术》中讲的谷物、蔬菜、木材、牲畜等等的交易换钱,都是自己生产的农产品,钱从农中来,回到农中去,根本没有离开务本,是农家分内之事,与《汉书.货殖传》记录的富“与千户侯等”的生产经营者完全吻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13.有雪勿令从风飞去
十月末,地将冻,漫散子,唯穊jì为佳。亩用子六升。散讫,即再劳(耢)lào。有雪,勿令从风飞去,劳雪令地保泽,叶又不虫。每雪辄一劳之。若竟冬无雪,腊月中汲井水普浇,悉令彻泽。有雪则不荒。正月地释,驱羊踏破地皮。不踏即枯涸,皮破即膏润。春暖草生,葵亦俱生。《齐民要术.卷三》
图片
【译文】十月底,地快冻结前,撒播种子,尽量密播为好。一亩地用六升种子。撒完后,随即耢盖两遍。下过雪,不要让雪被风吹走。每下一次雪,随即耢压一遍。耢压过,可以使地保住水泽,叶又不会生虫。如果整个冬天不下雪,腊月里用井水普遍浇一次,要统统浇湿浇透。有雪不会多长杂草。到正月,地面化冻了,水分开始释放,驱赶羊群踏破干燥的地表,地表被踏破,就会保住墒情。春天回暖的时候,杂草长出,葵也都出苗了。
【简析】雪是五谷之精。雪水中重水含量少,能促进动植物的新陈代谢。科学实验证明,在温室中用雪水浇灌,可使黄瓜、萝卜增产两倍以上。这说明在1400多年前劳动人民已经从实践中觉察到雪水和普通水的不同作用,实为重要的发现。古谚有云:瑞雪兆丰年。冬雪有保墒的作用,还有杀虫的作用,这里还讲冬雪有抑制杂草蔓延的功效。农民种地要勤劳,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有雪勿令从风飞去”,用平整土地的农具把雪与土地有机融合,让土地保住水分。如果没有冬雪,一定要在腊月汲水深灌。墒情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体现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炒股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