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已久的南沙“城市客厅”,一下子多了两宗宅地!
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连发两则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批前公示,拟将南沙区南沙街道市民广场北地块、金洲地铁站东北侧地块两宗商业用地调整为商住用地。
两宗地所在的金洲蕉门板块位于南沙中心主城区范围内,是区政府所在地,南沙区发展最成熟、人气最旺盛的板块,商业、教育、医疗、市政、交通配套完善,居住氛围浓厚。
地块分布(来源:好地大数据)
其中,市民广场北地块西临蕉门河,紧邻南沙图书馆,南沙万达广场、南沙城商业广场、市民广场等咫尺可达。
金洲地铁站东北侧地块属于地铁4号线金洲站上盖,周边越秀滨海系多个成熟大盘环绕,众多总部企业聚集于此。
南沙蕉门河「太古地块」拟改商住用地!
展开剩余89%7月28日,南沙区规自局挂网发布《南沙街道市民广场北地块(DN0207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批前公示。
地块东至环市大道南至南沙区税务局、西至海滨路、北至进港大道,用地总面积2.78公顷。
调整内容:
1.用地性质调整:
2.规划指标调整:
(2)其他指标:两个地块建筑密度指标调整为≤40%,建筑限高100m,绿地率≥30%,商业住宅建筑面积比为1.5:8.5。
3.配套设施调整:增加社区居委会、社区议事厅、社区服务站、文化室、星光老人之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设施。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拟调整的地块,正是今年5月份被认定为闲置土地的所在地。
据了解,该宗地的原权属为广州市百顺欣光房地产有限公司,原名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古房地产有限公司(下称“太古房地产”),于1994年4月30日成立。
2016年7月15日,阳光城以12.67亿元收购太古房地产90%股权,该公司持有位于进港大道以南的太古地块,宗地面积10.49万㎡,容积率6.0,为商住用地。而这宗用地,就是太古地块的其中一部分。
根据阳光城2018年的规划蓝图,太古地块将与进港大道以北的2宗商业用地,共同打造为南沙太古城市广场,将建设9栋高楼,其中4栋建筑突破200米,最高建筑达290米,且最高290米建筑将打造蕉门双塔之一的北塔。
此后在2021年3月,南沙区规自局发布《蕉门河中心区市民广场周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主要调整如下:
进港大道以北的部分商地调整为住宅用地,进港大道以南的商务用地调整为商业商务用地。调整后建筑高度由80米调整至100米-150米,沿路界面塔楼前低后高。
市民广场两侧文化设施用地调整为文化商业商务混合用地,配建美术馆1处(兼容博物馆功能)和科技馆1处。调整后原建筑高度24米调整至40-290米,形成双塔地标。
市民广场还将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新增2.7万㎡的地下商业空间。
进港大道以北的部分商地调整为住宅用地,进港大道以南的商务用地调整为商业商务用地。调整后建筑高度由80米调整至100米-150米,沿路界面塔楼前低后高。
市民广场两侧文化设施用地调整为文化商业商务混合用地,配建美术馆1处(兼容博物馆功能)和科技馆1处。调整后原建筑高度24米调整至40-290米,形成双塔地标。
市民广场还将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新增2.7万㎡的地下商业空间。
至此,原规划于太古城市广场地块的双塔地标,被调整到市民广场两侧,这与2018年ISA公布的效果图基本一致。
遗憾的是,由于 限高令出台和阳光城企业自身原因,导致蕉门河双塔规划仍然停留在纸上,始终未能落地。
目前,市民广场以南的太古地块已建成足球场、临时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而根据今年公布的《广州市南沙区文化体育设施布点规划(2022—2035年)》显示,南塔地块剩余的闲置土地或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这意味着南塔地块的权属,或许已由官方完成收储。
有意思的是,本次控规拟调整的地块仅是北塔地块的一部分,并未包含南沙图书馆以东的290米地标地块,按照21年官方公示的规划成果,这块地仍然是 文化商业商务用地,现状为工人宿舍区( 名筑建工生活区)。
而这块地,将是蕉门双塔地块 最后的希望,后续或会收储重新出让。
南沙金洲TOD有变:230米塔楼没了!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7月28日发布批前公示,越秀国际总部广场项目(DN0201规划管理单元) 迎来重大调整:
此次调整意味着项目从商业办公综合体转型为居住与教育功能为主导的社区,原规划中的“南沙双子塔”地标构想不再实施。
百亿级TOD综合体的原规划
越秀国际总部广场位于南沙区金洲地铁站东北侧,是南沙蕉门河中心板块的核心项目,定位为南沙最大城市综合体:
体量与投资:总占地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米,总投资80亿元,涵盖12栋高端办公楼、7栋住宅、10万平方米购物中心及艺术广场。
交通与区位:无缝衔接地铁4号线金洲站(距站点仅200米),坐拥万达-金洲双商圈,被列为南沙自贸区与政务中心双圈交汇的标杆TOD项目。
2021年项目启动时,曾以“44层200米超甲级写字楼”为宣传重点,计划与灵山岛越秀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南沙双子塔”天际线。
调整动因:人才居住需求与土地集约利用
政府文件显示,降高与“商改住”的核心目的是补足区域居住与教育缺口:
居住需求:南沙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近年高知人才导入加速,但核心区住宅供应不足。调整后新增住宅用地可缓解人才住房压力。
教育配套:新增中小学用地(A33)将完善片区教育资源,服务于规划住宅人口的子女就学需求。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来源:南沙规自局、好地讯广东、南沙部落、湾区高楼迷
发布于:广东省配资炒股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